Banner

曲沃:黄土地“吃”上营养餐

产品详情

  在曲沃县广袤的田野上,记者看到,到处都是村民们忙碌的景象,挖坑积肥、浇水整地,覆盖地膜,一幅春意盎然、如火如荼的春耕画卷。

  4月7日,记者来到了曲沃县农昌种植合作社,走进整洁的大院内,宽敞的仓库、几辆宣传车、服务车在时刻准备着。只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搬运着一袋袋肥料准备装车,合作社“当家人”田红卫不断地叮嘱着工作人员,“地点是营里村,负责运送2吨的农资。一定要按时给农户送到”“要告诉他们精准施肥”。

  田红卫,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2009年6月,他孤身一人前往陕北洛川,在一家化肥厂做起了业务员。“要想彻底了解农业、了解化肥,就必须到这种产业单一、农业产业发展迅速的地方学习、锻炼,这样才可以助力家乡的农业发展。”田红卫和记者说,洛川地域广阔,苹果的产业化建设已走在了全国前列。

  工作初期,田红卫不仅向同事系统地学习关于化肥知识,还经常向当地的百姓学习果树管理知识。“一个人开车,拉着十几袋化肥,带上几包面包,走村串户。”两点一线是他日常工作的写照。通过向农户免费发放化肥,做试验,最后再打开市场,从最初只销售几袋化肥,发展到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销售出了400吨,他趁热打铁,连续搞了几场现场观摩会,使销售经营渠道更加广泛。

  洛川地多人少,在农产品生产的繁忙时期,当地老百姓总是面临人手不够的难题。田红卫看到后,自掏腰包,开车将家乡周边村子里的妇女们带到洛川进行苹果疏花、疏果、套袋、摘果等服务,解决了闲置劳动力就业难题,推动了当地种植业发展。

  由于卖的化肥质量好、价格公道,田红卫深受洛川百姓的信赖,但他一直都琢磨着要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因此,他毅然决然地重返家乡,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开辟了为农服务新天地。

  2013年正月,田红卫邀请县农林委的技术人员进行测土配方,结合村民施肥情况,前往西安、山东等地进行肥料产品的考察,成立了农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面对新的农资产品,老百姓是陌生的,有的还冷眼相对,但田红卫并没有灰心,在县农林委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打通了渠道,首先进行了网络布置,随着点击率的上升,他的农资产品有了小范围的效应,随之而来的就是广泛宣传,用试验的方法说服老百姓。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营里村村民李小臣说:“以前我是盲目施肥、过量施肥,通过技术员提供的全营养施肥后,我知道了蔬菜里缺什么肥和缺多少元素,有效地缓解了大蒜在生长期间黄苗、死苗的现象。”一直以来,合作社从始至终坚持着免费技术服务,大力提倡全营养施肥技术,提供平衡配方肥,聘请当地农业专家上门为社员授课做技术指导、培训,提高社员的整体素质。为社员提供生产经营、种植等所需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贸易、市场交易等服务。

  “我们承包的土地,种植小麦和蔬菜,之前种植技术相对传统,施肥用的化肥价格也较高,成本增大。如今成为了合作社的社员,不但可以免费听农业方面的专家授课,合作社还直接把厂家的农资产品直接送到我们的手中,这样一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投入,增加收入。”秦岗村村民卫天顺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田红卫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一员,他扩大合作社规模,将懂技术、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到合作社的团队当中。随后,在县农林委的牵线下,吸收了几位负责人,这样一来,合作社不仅规模扩大了、种植种类多了、社员也随之增多了。

  “南常村常年以种植红提葡萄为主,种植培养面积达1000亩。2014年7月,大量的葡萄在套袋前,出现了灰霉病害,正在犯愁之时,我找到田红卫,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与我一起前往运城进行学习,并从中获得了一种配方药剂,至今这种配方药剂都在葡萄套袋前给予了很好的防治。”负责人张玉岭和记者说。提起对田红卫的印象,大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思路超前、敢想敢干、腿勤路宽,是个真正的实干家。

  目前,该合作社辐射周边60个行政村,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全面发展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技术+合作社成员”运行模式,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谈起下一步的打算,田红卫自信满满地说:“合作社将搭乘‘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老百姓走上致富大道。”记者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