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芸苔素:高温暴晒柑橘日灼果严重怎么办?这些措施减少损失
眼下,正值柑橘膨大期,然而多地遭遇连日高温天气,高温持续、光照强烈,给柑橘果园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日灼果急剧增多,大大损坏了果实的外观和商品性。
日灼果,果农们常称之为“太阳果”,是柑橘种植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每年7-9月,当气温持续超过35℃、果实受到强烈阳光直射时,这类问题就特别易发生。日灼初期,果皮会出现淡黄色斑块,逐渐发展为灰白色,严重时形成褐色凹陷硬斑,果皮粗糙如皮革,果肉干瘪失水,完全丧失商品价值。
特别是晚熟杂柑如不知火、春见等品种,因挂果期长,面临的风险更大。而茂谷柑这类果实多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品种,日灼发生率更是居高不下。一旦日灼症状出现,果实没办法恢复原状,因此预防才是关键。
从生理机制看,日灼果的形成与果皮细胞膜损伤紧密关联。高温和强紫外线会导致细胞膜透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外渗,最终细胞死亡。钙元素在稳定细胞膜结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也是补钙能预防日灼的科学依据。同时,果皮中的抗氧化物质如花青素等在高温下易分解,失去保护作用,加剧了日灼伤害。
面对高温强光威胁,单一措施往往难以完全预防日灼果,需要多管齐下形成综合防护体系。根据各地柑橘产区的实践经验,有效的日灼防护应当包括物理遮阴、水分调控、营养管理和化学保护等多个角度,针对不同果园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组合应用。
物理遮阴是最直接的防护手段。井研县柑橘园区建议,可通过增加树冠密度来减少阳光直射果实的机会,适当修剪和疏果,改善内堂通风。广西脆蜜金柑产区则普遍采用遮阳网,在高温季节覆盖树冠,明显降低果园温度,防止叶片萎蔫和太阳果产生。需注意的是,转色期必须及时撤除遮阳网,以免影响果实着色。茂谷柑种植户还发明了梢果共存技术,保留部分夏梢不抹除,利用其叶片为果实提供自然遮阴,同时喷施叶面肥促进夏梢快速老熟,避免与果实竞争养分。
对于在树冠外围的果实,涂白防晒是经济有效的选择。广东中山的柑橘园使用专用防晒涂白剂,8-9月喷施2-3次,重点喷洒西晒部位和顶果,可使日灼果发生率降低90%以上。传统石灰水涂白也有一定效果,还能兼防病菌,但耐雨性较差需多次补涂。果实套袋则是更精细的防护方式,很适合不知火、春见等高价值品种,但必须确保套袋前完成病虫害防治,避免袋内滋生。
水分管理也至关重要,在7月至9月最近一段时间里,适时进行灌水或喷水,有助于调节果园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以此来降低日灼果的发生率。
在营养调控方面,钙、钾、硼等元素的补充能明显地增强果皮抗逆性。钙是细胞壁重要组分,可增强果实硬度和抗晒能力;钾促进碳水化合物转运,提高细胞液浓度;硼则与钙吸收利用密切相关。
所以,推荐在幼果膨大期使用天然芸苔素+钙镁叶面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树体补充钙元素,果面光靓,减少裂果产生,预防日灼果,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激活植物抗逆机制,实现双重防护。
综合各地经验,防日灼管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提前预防(症状出现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重点防护(西晒面和树冠顶部)、多措并举(物理+化学+农艺)。只有建立全方位的防护体系,才能确保柑橘安全度过高温季节,保持果实外观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