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小小复合菌 治污大作用

  昨日,记者来到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村一口面积24亩的珍珠养殖塘,发现水面上有一层黄褐色的有机漂浮物,远远望去,一片浑浊。这时,工作人员把放在塘边的1吨复合菌液体洒到水面上,1个多小时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漂浮物竟然消失不见了,水质变得洁净清澈。

  据介绍,让塘水转污为净的“功臣”叫BMG复合菌液体,是诸暨市普思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黑科技”产品。“BMG复合菌可以把受污染的水体中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成可供鱼类、蚌类和水生植物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的东西。”该项技术的研发者曹志强博士和记者说,珍珠养殖塘水面上的黄褐色漂浮物主要是多余的饲料和鱼虾类水生动物的排泄物等,正是这些物质造成了水体的污染。BMG复合菌把这些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的东西后,水体内的生态圈可重新达到平衡,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运用BMG复合菌技术为水产养殖业净化水质,这在我省还是首次,之前山东已使用这项技术净化黑鱼养殖塘水质,取得了良好效果。”

  普思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下湖镇引进“国千”人才、美籍华人李军博士投资的一家外商合资企业。从3月份开始,该企业就在新桔城村这片养殖塘搞起了试点,利用BMG复合菌技术净化水质,为之后全方面开展珍珠养殖水体生态循环设备研发制造重建项目做前期准备。“选好具体试点地点后,从5月份开始,每个月投放一次BMG复合菌液体,每次投一吨,效果很明显。”李军说。

  曹志强介绍道,从养殖户的成本核算角度来考虑,试点的目标是让这片水塘的水质远离V类水,接近III类水。从目前几次监测数据分析来看,指标总体也是朝着这个趋势在走,“我们还将在鱼塘边角设计浮动的有机蔬菜生长托盘,培养水中有机蔬菜,在增加养殖户整体收入的同时,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

  “去年就有2800亩珍珠养殖塘因为变成V类水质而退养。”为此,山下湖镇除了完成自动化管网式养殖示范点建设、打造9个珍珠连片规范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外,该镇还特别引进了这项技术,推动珍珠养殖既能高效产出,又能保证水质达标,从而推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

  因为水质变差,山下湖镇去年有2800亩珍珠养殖塘退养,这个代价无疑是颇为惨重的。

  一直以来,淡水珍珠蚌养殖需要投喂大量有机肥,但一投肥,水质就变坏,这是养殖塘被退养的最终的原因。根据实地测算,传统养殖模式,100亩养殖塘一年需投200吨有机肥,而被珍珠蚌吃掉的仅占十分之一左右。除部分在水体继续发酵转换成氨氮被藻类吸收外,大量有机肥沉到水底,污染水质。那么有没有一种绿色生产方式,可避开这样的问题,做到既能养殖珍珠又不污染水质呢?

  答案是有的。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成功研发出了珍珠蚌自动化滴管清水养殖模式,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滴管喂养成套设备和有关技术,达到了零排放,成为淡水珍珠养殖业的一项革命性创新,也成为淡水珍珠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不过,这样的养殖模式成本相比来说较高,更适用那种大型养殖基地,一些零散的珍珠养殖户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诸暨市普思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BMG复合菌技术用以净化水质,恰好能成为自动化滴管清水养殖模式的补充,其复合菌液体尽管只是消耗品,但胜在使用起来更便捷,成本也比较低,可完全满足小型养殖户的需求,这对珍珠养殖业来说同样是一个重量级的利好。

  推进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山下湖的探索证明了这一点。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一道硬杠子。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绍兴,对环境污染的管控只会慢慢的严,而大大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更是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途径。山下湖珍珠产业的蝶变,让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样的产业生态化在越州大地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