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警惕美国“军工复合体”威胁

  《社会科学报》2月24日报道,在经济衰退的悲剧笼罩下,美国终于结束了伊战。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国会削减军费开支,努力将军事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吗?美国《名利场》杂志2012年第1期从美国“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发展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

  1961年1月17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发表告别演说,警告美国提防“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危害。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经济情况,军费开支成为国家的最大嗜好。美国军费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43%,是俄罗斯的12倍。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局势趋缓,但美国军费增加的趋势仍将继续。自动减赤机制的实施,意味着美国将在未来10年强制性削减5000亿美元军费。即便如此,这只减少了15%的比例,美国军费仍相当于2007年的军事开支,并不意味着国家重点发生改变。当然,这是一种扭曲的优先发展重点,美国不可能因此关闭任何一家军事基地,也不会取消任何一种武器系统的研发。美国60多年来过度关注国家安全,导致普遍漠视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挑战。现在很难找出一个代表美国人民利益的行业比50年前发展得更好,几近破产的邮政行业最能说明问题。然而,随国家崇高感的减少,荒谬的大国沙文主义和好战情绪日益滋生。例如,电脑游戏业的产值接近电影产业,但这一行业主要被军方或充满暴力和仇外情绪的准军事部门控制。与此相对应,美国的机场、火车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备破旧老化。志愿兵役制的实施,让政府使用军力更方便快捷,同时也为美国社会增加了一个麻烦因素,形成一个庞大而固定的战士阶层。逐渐地,美国产生了两个社会。一个是军人社会,另一个是平民社会,这两大社会群体间的互动将会更危险:平民社会可以随意部署士兵,而多数美国民众不会因此受一定的影响。反过来,军人社会能要求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而平民百姓亦无法反对。

  有理由相信,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曾经警告过的这场战斗中已经失败,却没理由认为美国人在新时代的恐惧感能够逆转这一发展的新趋势。